力学:碰撞(弹性 / 非弹性)、圆周运动、静力学为每年必考点,需重点突破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。
电磁学:电路分析(含非线性元件)和电容器问题占比高,建议结合 2022 年 Paper1 Q1m(开关电路)、Q1v(非线性电阻放电)等真题强化训练。
天体物理:万有引力与轨道计算(如 2022 年 Paper2 Q4 双小行星问题)需结合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,关注实际航天任务(如 DART 撞击器)的物理建模。
Section 1(基础能力筛选):
优先掌握力学、电磁学基础题,确保 50 分满分获取。
量纲分析技巧(如 2018 年真题中利用单位推导系数)需熟练应用,可通过《University Physics》教材例题练习。
Section 2(高阶思维挑战):
重点攻克刚体转动、麦克斯韦方程组初步等大学物理内容,参考 2022 年 Paper2 Q3d(电子能谱仪)等综合题。
跨知识点融合题(如热力学 + 电磁感应)需构建系统物理模型,推荐使用《Physics Olympiad Problems》进行专项训练。
掌握密立根油滴实验(2017 年 Paper2 Q7a)、干涉仪压力变化(2022 年 Paper2 Q3e)等经典实验的原理与误差来源。
强化过程推导能力,例如通过 “单摆周期调整”(2022 年 Paper1 Q1r)练习误差传递公式的应用。
知识框架搭建:
完成 IGCSE/A-Level 物理核心模块学习,重点补足刚体力学、电磁感应等进阶内容。
使用《AP Physics 1&2》教材拓展广度,通过《IB Physics HL》培养探究式思维。
基础题训练:
每日完成 10 道短计算题(如自由落体、电路分析),限时 30 分钟,强化解题速度。
真题分类突破:
按力学、电磁学等模块拆分 2012-2022 年真题,每周完成 1 个模块的专项训练,建立错题档案。
重点分析 2022 年 Paper1 中 “静电悬浮”(Q1u)、“星际尘埃坍缩”(Paper2 Q5)等创新题型的建模思路。
大学物理衔接:
学习微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(如变质量运动微分方程),参考《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》相关章节。
全真模考训练:
每周完成 1 套真题,严格模拟考试环境(2 小时 40 分钟),重点练习 Section 2 的时间分配(每题控制在 40 分钟内)。
分析 2025 年新增题型(如结合航天任务的轨道计算),预测命题趋势。
答题规范优化:
使用国际标准符号(如矢量加粗、单位标注),避免因表述不规范失分。
针对 Section 2 的证明题,练习 “假设 - 推导 - 验证” 的逻辑链,参考 2022 年 Paper2 Q4c(碰撞能量相对论修正)的解答结构。
A-Level 学生:
完成 AS 物理后,提前学习 A2 阶段的量子物理、相对论等内容,重点突破 Section 2 的高难度证明题。
AP 学生:
补足微积分知识(如积分在电磁学中的应用),通过《Calculus-Based Physics》提升数学工具熟练度。
IB 学生:
强化实验设计能力,结合 IB Physics HL 的内部评估(IA)训练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。
10 年级学生:
参加 IPC(中级挑战赛)积累经验,重点掌握力学、电磁学基础题,为 11 年级备赛铺路。
11 年级学生:
优先通过 SPC(高级挑战赛)获得 BPhO Round 1 资格,同步进行大学物理知识拓展。
12 年级学生:
直接参与 BPhO Round 1,针对 Section 2 的大学物理内容进行密集训练,目标冲击超级金奖。
《BPhO 历年真题解析》:分类汇编 2002-2022 年真题,附详细解题思路。
《Physics Olympiad: Problems and Solutions》:涵盖力学、电磁学等模块的高难度题目,适合 Section 2 冲刺。
《University Physics with Modern Physics》:补充大学物理知识,如麦克斯韦方程组、量子力学基础。
BPhO 官网:下载最新考试说明和样题,关注 2025 年赛制变化(如名额分配规则)。
YouTube 物理频道:观看 “Dimensional Analysis in BPhO” 等专题视频,学习量纲分析等技巧。
2025 年 8 月 1 日:SPC/IPC 金奖获得者锁定优先名额,需提前完成成绩认证。
2025 年 9 月 2 日:剩余名额开放先到先得,建议未获资格学生密切关注官网。
选题策略:Section 1 优先选择分值高(如 8-10 分)且擅长的题目,确保 50 分基础分完整获取。
时间分配:Section 2 每道大题预留 40 分钟,采用 “先框架后细节” 策略,避免因计算卡壳浪费时间。
应急处理:遇到超纲题目(如 2022 年 Paper2 Q5 星际尘埃坍缩),尝试用量纲分析或类比法推导近似解。
关注航天任务(如詹姆斯・韦伯望远镜、星链卫星)中的物理问题,练习轨道计算、引力透镜效应等建模。
分析新能源技术(如核聚变、量子点太阳能电池)中的热力学与量子物理原理。
掌握微分方程在变质量运动(如火箭推力计算)、电路暂态过程中的应用。
学习 Python 编程解决复杂计算问题(如多体系统运动模拟),提升解题效率。